禽流感病毒只差一个突变就会变得更危险

2025-04-23 19:02来源:本站

  

  根据联邦统计数据,今年美国至少有58人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除了两人之外,所有人都曾接触过牛或鸡,这两种动物是H5N1病毒广泛传播的物种。这让科学家们放心,因为这表明病毒主要是通过与受感染动物的密切接触传播的,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12月5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就不那么令人欣慰了:在美国奶牛中传播的H5N1病毒株,距离更容易与人类细胞结合只有一个特定的突变,这是“在人类之间传播的先决条件”,该研究的合著者、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分子医学系教授詹姆斯·保尔森(James Paulson)说。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H5N1病毒比人类更容易感染某些动物物种。它已经导致美国700多个奶牛群中的数百万只鸟和奶牛患病,但患病人数相对较少。

  大多数人类病例发生在农场工人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兽医和生物医学科学助理教授特洛伊·萨顿(Troy Sutton)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他解释说,这表明,尽管禽流感病毒不太擅长感染人类,但当人们接触到足够高浓度的禽流感病毒时,它有时会找到途径,比如通过与患病动物的密切接触。萨顿说,因为这种病毒不善于在人的鼻子和喉咙里生长,所以生病的人似乎不像普通的季节性流感那样容易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染给别人。

  保尔森说,如果禽流感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能够有效地感染、生长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就是大流行的开始”。

  他的团队专注于这个过程的第一步:病毒需要如何改变才能容易地与人类细胞结合。在实验室里,他们研究了一种合成形式的基因,这种基因来自目前在奶牛中传播的病毒株。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突变,以观察这些变化是如何改变其附着在人类细胞上的能力的。保尔森说:“令人惊讶的发现是,一个特定的突变似乎就足够了。”以前对H5N1的研究,包括保尔森的研究,都表明还需要更多的改变。

  “能够识别人类受体的牛H5N1病毒的出现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接近,”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禽流感的教授Yoshihiro Kawaoka在给时代周刊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但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

  萨顿同意,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也是一个很好的动机,以尽可能地防止进一步的人类病例。联邦卫生官员已经建议高风险人群,如农场工人,在可能患病的动物周围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服用流感抗病毒药物(似乎也能对抗禽流感),如果他们有可能接触到流感。

  不过,保尔森强调,他的研究并不意味着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尽管他的团队在实验室中发现了这些,但在现实世界中传播的病毒似乎并没有进化到可以轻易瞄准人类的程度。公共卫生官员坚持认为,这种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对公众的风险很低。

  要使该病毒成为真正的大流行威胁,可能需要更多的变化。他说,这种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能力——保尔森的团队测试了这种能力——只是迈向广泛人际传播的第一步。这种病毒要在现实世界中具有高度传染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变。

  Kawaoka表示同意。他写道,美国有50多人患病,但卫生官员还没有看到任何人际传播的证据,这表明“病毒要实现有效的人际传播,可能还需要额外的突变”。

  卫生官员正在密切监测情况,已经记录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观察结果。最近,一名感染禽流感的加拿大青少年住院治疗。据报道,当科学家分析从这名青少年身上提取的病毒的基因序列时,他们发现病毒发生了一种突变,使其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与保尔森的团队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的突变相似。(不过,幸运的是,这名青少年似乎没有传染给其他人。)

  河冈还研究了从一名受感染的美国农场工人身上提取的一种病毒株。Kawaoka和他的团队发现,这种能够在人类肺细胞样本中生长的菌株含有一种已知能促进哺乳动物病毒生长的突变。但他的团队在10月份发表这项研究时强调,在奶牛中传播的病毒株中没有发现这种突变。

  保尔森说,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卫生当局应该为禽流感更广泛的传播做好准备,作为预防措施。他说,有必要储备禽流感疫苗,并制定计划,在必要时如何推广疫苗。

  萨顿说,密切监测病毒的任何变化迹象也很重要。但他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我们经常在大流行开始后才意识到我们已经有了大流行。”“如果我们开始看到这种突变,是不是已经太晚了?”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物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